平台简介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在当前形势下,依托中山大学法学院、中山大学立法研究中心文科高端智库广东省地方立法基地(省级重点基地),以全国首个二级学科立法学科为基础,整合法学院各优势学科,培育建设“中国立法研究大科研平台”,为国家与地方的立法与法治事业建设建言献策,提供智力支持。
    中山大学法学学科迄今已有110周年的发展历程,历史悠久,学科基础扎实、科研力量雄厚、就业质量优良,是华南地区乃至全国的法学研究重镇。多年来,法学院教师积极开展立法理论与具体立法研究、立法人才培养和立法实践服务:2013年,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与我校共建了地方立法基地(在学校内享受省级重点研究基地待遇); 20161月初,立法学二级学科博士点与硕士点在中国教育部备案成功,中山大学成为全国目前唯一拥有立法学二级学科的单位。近五年来,法学院教师主持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科研项目司法部科研项目在内的各类纵向科研项目54项,总经费超过500万元;各类政府部门委托横向科研项目数103项,总经费超过1100万元;立法应用研究成果64项,总经费超过600万元。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哲学研究》、《社会学研究》、《管理世界》等一类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篇,在《中外法学》、《比较法研究》、《政法论坛》等重要法学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近70篇。
     
中国立法研究大平台围绕十二届全国人大的五年立法规划和当前国家推行司法改革的大背景,确定重要科研方向和大团队分工。中国立法研究平台分为四个科研方向和大科研团队,涉及环境立法、地方立法与行政立法、民商事立法和经济立法、诉讼法和司法改革立法研究、全国和地方立法体制研究,基本上涵盖了中央和地方立法工作的绝大部分内容,可以有力支持国家治理和法治国家建设以及大平台本身的发展。
1、“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能源立法研究”科研方向,大团队为“环境立法研究团队”,负责人为李挚萍教授。
2、“立法与公共政策”科研方向,大团队为“法治政府与地方立法研究团队”,团队负责人为刘恒教授。
3、“民商事立法研究”科研方向,大团队为“中国民法典编纂与商事立法研究团队”,团队负责人为于海涌教授、周林彬教授。
4、“立法决策研究”科研方向,大团队为“司法体制改革系列立法决策支持系统研究团队”,负责人为杨建广教授。